星空体育官网场馆建设一路“绿灯” 08北京奥运会雏形初现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在历经两年多的建设后,迎来钢结构施工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钢结构支撑塔架的卸载。
成功卸载后,“鸟巢”重达4.2万吨的钢结构摆脱外力的支撑,靠自己站立起来。11月30日,“鸟巢”钢结构吊装工作完成,这标志着国家体育场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全部完成,施工重点从此转向装饰装修、膜结构和机电设备安装。
北京奥运会另一个标志性建筑———国家游泳中心(俗称“水立方”)主体钢结构于今年4月成功封顶。8月初,在完成钢结构“骨架”建设后,“水立方”开始穿上漂亮的蓝色“膜”外衣星空体育官方app下载。12月26日,随着外层膜结构最后一块气枕铺装到位,一个完整的“水立方”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据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介绍,目前北京地区12个新建奥运场馆中已有11个完成混凝土结构工程;11个改扩建场馆中有9个正在建设中,未开工的两个场馆近期也将开工;8个临建场馆已有5个开工建设;与比赛场馆直接相关的5处设施也正在同步建设;所有比赛场馆都将如期在2007年年底前完工。
国际奥委会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今年5月在参观“鸟巢”等场馆后感叹,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北京一点时间都没有浪费。
在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中,“人文奥运”是核心。展现独特的人文风采,是北京奥运会“有特色”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方面,志愿者将扮演独特的角色。
2006年8月28日,志愿者招募活动一启动,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赛会志愿者总共需要约10万人,然而在招募开始的两个月内,仅北京地区的报名人数就突破了22万,咨询总量高达60余万人次。据统计,75%以上的报名者是青年学生。
根据北京奥组委的计划,近期将启动京外各省、市、自治区的志愿者报名工作,明年3月份,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的志愿者招募工作也将启动。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来看,报名应征的人也会非常多。
在维尔布鲁根看来,如此多的人报名争当志愿者实属北京的“幸运”。“这可以确保北京奥运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他说,“对于北京奥组委来说,现在最繁重的工作恐怕就是如何在众多的报名者中选拔出合适的人选。”
国际上有种观点:一个好的开幕式等于奥运会成功了一半。因此,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工作一直备受关注。今年4月,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创作团队揭晓。其阵容堪称豪华,导演组成员张艺谋、张继钢和陈维亚都是国内电影界和舞蹈界的导演,顾问组和制作组也集合了多个方面的专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和好莱坞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等都榜上有名。
然而,这份中西合璧的名单一出炉,便引来众多议论。对于这个以张艺谋为首的创作班底能否奉献一个令国内外观众都满意的奥运会开幕式,人们或乐观或怀疑。张艺谋本人也坦言,压力很大,担子“重如泰山”。
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表示,面对13亿国内观众、数十亿国际电视观众,要做到中国人看了不觉得老套,外国人看了认为是中国优秀文化的反映,开幕式就一定要有出人意料的创新点和亮点。
于是,张艺谋率领的创作团队在开闭幕式的创意上苦下工夫。去年3月,北京奥组委面向全球征集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方案,最终收到409个完整应征方案。经过评选,其中13个被确定为优秀创意方案。在这13个优秀创意方案的基础上,创作团队汲取各方精华,已基本形成了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创意方案及技术实施方案。
测试赛是对奥运会筹办工作的全面检查与考验。2006年,世界女子垒球锦标赛和青岛国际帆船赛成功打响了北京奥运会测试赛的第一枪。
丰台垒球场是北京地区首个竣工的奥运场馆,同时也是北京地区首个按照奥运会标准接受测试的场地。今年8月27日至9月5日,女垒世锦赛在这里举行,共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运动员及官员参加。青岛奥帆基地今年6月刚刚落成,8月下旬也迎来了首次奥帆测试赛。
测试赛与相应项目的奥运会比赛规模相当,组织工作相当繁重,但北京和青岛都完成了各项任务,两项比赛进行得十分顺利,组织工作得到了参赛各方的充分肯定。国际垒联阿伦对丰台垒球场的硬件条件颇为满意,他表示:“明天就可以在这里举办奥运会比赛。”国际帆联大卫·凯利特则用“非常成功”来总结青岛奥帆测试赛。
尽管好评如潮,但北京和青岛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努力从“鸡蛋里挑骨头”。北京奥组委执行杨树安说,测试赛还是测出不少问题,需要及时总结并加以改进。例如,丰台垒球场的硬件条件虽然堪称世界一流,但仍存在场馆功能区域划分不合理等问题。青岛奥帆委秘书长孙立杰也表示,奥帆委在部分岗位的设置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时间、标准和措施等方面还有不足,今后需加以改善。
今年8月,距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两周年之际,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条件越来越成熟。”的确,北京经过5年多的不懈努力,奥运之城已现雏形,一个承载着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盛会正逐渐向我们走来。 新华社记者 高鹏 汪涌